故事开始于痴迷寻找地外文明的《宇宙探索》杂志编辑老唐,为了实现自己找到外星人的“春秋大梦”,与编辑部同事彩蓉姐、村里结识的顶锅少年孙一通等一行人踏上了一段奇妙旅程。
 
 初听《宇宙探索编辑部》这个名字,以为是个科幻片。开场没多久,穿宇航服头被卡在头盔里不得不叫救护车的诙谐场面让我以为这是个喜剧片,看到最后发现,它即没有科幻大场面,也没有让你爆笑不断,但这部荒诞与浪漫并存、充满乡土气息的伪纪录片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带你进行了一场有关生命意义的探索。

一、致理想主义的高歌
  
主角老唐身上有种近乎疯狂的执着,这使得他宁愿要卖掉编辑部那套最珍贵的宇航服也想去赌一个虚无飘渺的、发现外星人的可能性。而很明显,这对于更现实主义的同事彩蓉姐来说是不能理解的。整段旅途中,她也几乎都在担当着这样一个站在现实角度冷嘲热讽的“正常人”角色。
 
当他们遇到村民捧着给520元才让看外星人的宇宙功德箱时,一眼鉴骗子的彩蓉姐拉着老唐就走,老唐却拼命挣脱愣是要给人送钱。到头来,所谓的外星人不过是冰柜里的一个塑胶玩具——讽刺又意料之中的下场。颇有点努力挣脱现实桎梏为理想闯荡,最后却撞得头破血流的感觉。

在遭遇了一系列玄乎离奇、又似乎真的有一些苗头的经历后,彩蓉姐会对老唐说,给你赌对了,接下来你怎么编怎么有,现代人都喜欢看这个,而老唐拿着笔记本一本正经地总结道,证据链还没有形成,不能妄下结论。

不止是彩蓉姐,作为观众,最初看到这样一个怪人,可能多少也是想看看他又会闹出什么笑话的。
 
但无论我们、无论旁人觉得多荒谬可笑,他从没停下自己的脚步,放弃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的可能性。

伴随老唐坚定地说他相信有外星生命、伴随他四处拿着探测仪寻寻觅觅,记下孙一通说的所有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可能成为线索的话,追问电视的雪花点里看到什么图案,又或者把孙一通扭出的奇怪造型的口香糖小心翼翼放到塑封袋里……

当你亲眼看着这个理想主义者如此真挚地追寻所求,真的会逐渐不由自主地被感染、打动、带入进来,希望这开场如过家家一般的“侦探游戏”不再是老天开的又一次玩笑。
 
后来孙一通对着镜头向观众说出“你也闭上眼时”,我照做了,大概就是最好的印证。 

再睁眼,那句被当作玩笑话一般的预言成真,狮子身上落满麻雀。

我想这个画面让人直起鸡皮疙瘩也是因为,闭上眼的那一刻,把现实、逻辑和常理通通抛在脑后,心怀一丝希望的我们其实是期待着奇迹发生的。
——————————
旅程的后半段,孙一通突然失踪,大家寻找无果, 是时候做出抉择。

是下山?就此放弃挣扎,回归现实;
还是上山?继续往前,一头扎进充满不确定性的未知里。

历经种种再也无法忍受的彩蓉姐及其他人最终决定下山,而老唐只身一人,带着还没有找到答案的谜团,坚定地选了后者。

上山下山,何尝不像我们自己在理想和现实间做过的挣扎呢?
 
老唐无疑是个“神经”到极致的例子,他不仅相信,且真的拼尽全力,赔上一切地在找外星人。这件事在我们看来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但又恰恰是这份不顾一切的偏执,让他找到了能连接外星信号的孙一通,继而把他带向那头突然出现的驴,带向山洞,最终带向自己多年探索真正想追寻的答案。

不论生活多么一地鸡毛,总有人在路上追寻,为一个连方向都没有的目的地一往无前。
也总有人脚踏泥泞但心向宇宙,为一个看似虚无缥缈的答案历经艰难、拼尽所有。

我想这或许也是献给那些还在坚持着的理想主义者们的赞歌吧。

 
二、荒诞表象下独特的浪漫和温暖

说一说电影中特别戳中我的一些片段。

老唐对着镜头神情认真地介绍电视里的雪花点时说,“这不是普通的雪花点,是宇宙诞生时的余晖”。 

一想到雪花点这个在生活的印象里曾经只跟嘈杂、老旧、损坏挂钩的词汇,居然因为这样一句话,从此变得无比宏大、诗意,也算是这部电影送给我们的一份浪漫吧。

路上他们结识一个自称老唐粉丝的女孩儿晓晓一同上路,她从小爱看科幻杂志,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看到的远处漂浮的亮光就是UFO,于是每天都跟那亮光聊天,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她近视了,而那亮光只是百货大楼上的广告灯。

这里也让我很有共鸣——我们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生物,可以赋予其他一切事物想象和意义,让无生命的物体承载记忆、传递情感。

古时人类以为天生万象,神明发怒所以降下雷雨,现在我们知道一切有大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气象变得不再神秘的同时,反倒很难再有过去神话传说里那般鲜活的想象力。

就像看魔术,好奇心会让我们不由自主想探究背后的奥秘,但魔术总是不知道秘密的人最幸福,知道原理的那刻起,往往就失去了观赏这个魔术能获得的惊喜感。

宇宙为什么如此迷人?可能正因为它充满了未知的不确定性。而人类对于不确定性无限的想象,赋予其种种充满主观情感色彩的解读,正是我们独有的、一项很了不起的能力。

科学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冰冷的,它会告诉你许多天真烂漫的幻想和认知仅仅出于无知的谬误。随着长大,我们懂得越多,这样的浪漫想象也无形中被剥夺地越多。

好在宇宙广阔无垠,人类的探索远没有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天。生命周而复始,人生也永远没有所谓标准答案的活法。

所以至少对于宇宙、对于一切抽象、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这些迷途中的探索者永远保有肆意体验、尽情想象、随心填写出自己那一份专属答案的权利,这何尝不浪漫呢?

途中他们一行人的帐篷因为意外着火,晓晓的包、孙一通写诗用的字典都在其中,一场火终把一切烧成灰烬,仿佛也象征着他们来时走过的一切都毫无痕迹,也没有意义。这本该有些悲观的场景下,晓晓却神色平静,望着燃烧的火光说,这比刚才暖和多了。

这部电影里有不少这样直击人心、或带来神奇共鸣,或给你当头一棒的瞬间,也是我特别喜欢它的原因。

三、在宇宙的尽头呼唤爱

影片后段向我们揭示了老唐想找外星人的真正原因。

女儿自杀前问过老唐,“人类存在在这个宇宙的意义是什么?”
正是这个没能回答、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成了老唐一直以来的心结。

至此他不再只是一个疯狂的民科,还是一个失去了女儿的父亲,一个在迷茫中不断追问生命意义的人。

结识粉丝晓晓后,老唐曾看着这个女孩感叹如果女儿活着也跟她一般大,也有好奇心就好了。片中他多次强调有好奇心是好事,或许也正是对身患抑郁症的女儿选择离开的行为不理解的体现。

始终无法释怀的老唐只好向外星人寻求解答,把希望寄托于那些他相信存在着的、远超于人类的高纬度文明给到一个终极答案——即是为女儿,也是为他自己。

山洞里孙一通的反问则把影片推向高潮。“如果外星人远道而来,也是想问我们这个问题呢?”——简直神来之笔。

其实从狮子身上落满的麻雀、突然出现的驴、变长的骨棒,到山洞里消失的孙一通,这种种迹象都在暗示片中外星生命的存在。

非常打动我的是,这大费周章得来的、匪夷所思的一切线索,其实最终只是为了引导老唐,也带着我们观众看到宇宙尽头的双螺旋,发现谜题即是答案,所求也是所得——有种出走半生,归来发现终点亦是起点的震撼感。

醒悟的老唐最终理解了,和解了。所以故事最后,我们看到他回归生活,编辑部牌子的废弃,象征着对过去执念的放下。

曾经认为满足基本生产和繁衍之后,人类的欲望都是多余病态的、那个从不写诗的老唐写了首给女儿的诗。他没能念出口,但掉下的眼泪足以表达一切。
——————   
回顾这段旅途,老唐应该算是理想主义者中很幸运的一个。彩蓉姐虽然总嫌弃老唐的傻轴,在路上少不了抱怨,但她其实也是之前一直陪着老唐跑东跑西地“胡闹”的人,要下山时把探测仪最需要的电池翻出来留给他。或许从某种角度来说,在车上打断老唐继续说女儿的她是希望老唐走出来的人。

这段最终我们知道其实是寻求生命意义的旅途,因为有他自己的坚持,有不理解但陪伴的同行者,也有孙一通这样的引路人,最终才让他看到宇宙尽头的模样,也因此与自我和解,回归生活,拥抱爱。这样的结局多少是种温暖的救赎。

就像本片的英文译名journey to the west一样,这场找寻外星人之旅其实是一次探寻生命意义的取经之旅。

人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部电影用宇宙尽头的双螺旋结构、用老唐最后未能说出口的诗,给了我们一个充满温情的回答。

在无边际的宇宙里,渺小如人类也许穷尽一生也没有探索出所谓的宇宙奥秘,想不明白我们为何而活,但此刻我们活着,我们存在,我们经历,我们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带着对世界旺盛的好奇心陷入抽象的迷雾里,又或者秉持着对生活的热忱、与具体的人们彼此相爱,一切就都不再重要了。

那天在地铁上看到一句广告标语: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觉得挺契合的。
 
如果你曾陷在虚无的意义里挣扎,或对人生感到迷茫,可以去看看这部电影,或许能带给你一些特别的共鸣和治愈。

欢迎来到甜水的秘密基地